庞小平主任指出,在癌症的 “家族” 里,有这么一种病,近年来发病率一路飙升,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 “新宠”,它就是结肠癌。令人揪心的是,它并非 “雨露均沾”,而是对特定人群 “情有独钟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它的 “偏爱名单”,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。
第一类 “受宠” 人群便是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。研究表明,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结肠癌,那么其亲属患结肠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 2 - 3 倍。这是因为某些与结肠癌发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,使得家族成员更容易受到癌症的 “攻击”。比如,小李的父亲因结肠癌离世,在医生的建议下,小李定期进行肠镜检查,幸运的是,在早期发现了肠道息肉并及时切除,避免了息肉癌变。
长期高脂肪、低纤维饮食的人群也是结肠癌的 “重点关注对象”。我们的肠道就像一个精密的加工厂,需要各种营养均衡搭配才能正常运转。当我们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,却很少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时,肠道内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。高脂肪食物在肠道内消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,而膳食纤维的缺乏又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,这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就会增加肠道黏膜受损和癌变的风险。
不爱运动、长期久坐的人同样危险。如今,很多人因为工作原因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要知道,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便,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。而长期久坐不动,肠道蠕动减缓,毒素容易堆积,久而久之,就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。据统计,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且缺乏运动的人,患结肠癌的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出 40% 以上。
还有长期便秘或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,也容易被结肠癌 “盯上”。长期便秘会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反复刺激肠道黏膜,增加癌变几率。而像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,会导致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这种持续的炎症刺激也会促使肠道细胞发生恶变。
最后一类人群,就是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,肠道黏膜也会发生一些变化,细胞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。据统计,90% 以上的结肠癌患者年龄都在 45 岁以上。